4月11日(禮拜一 • 訓誨日)
馬可福音十一章12-26節
咒詛無花果樹
耶穌為什麼咒詛無花果樹呢?從經文看來,似乎是說耶穌的肚子餓了,在樹上找不著可充飢的果子便對樹生氣。第二天,樹竟然枯死了?
註釋書中有多種不同的解釋,例如:耶穌用它來作視聽輔助教材,要用它教導信心的功課;人若有信心,使樹枯乾或移山都可能辦到,當多難的日子到來,門徒會需要這樣的信心。另一說法是,耶穌要指責虛有其表的信仰生活,從遠處看這無花果樹充滿了葉子,但當靠近時卻不見果子。上帝將要審判那些假冒敬虔而無真實信仰內涵的法利賽人。另有學者則說,這無花果樹所代表的是沒有信心的猶太人。以色列民族雖告白了對上帝的信仰,卻拒絕耶穌是彌賽亞。也許無花果樹的枯乾是預言主後七十年所發生的事──提多司和羅馬踩平聖殿,摧毀了耶路撒冷,終結了以色列的政體。
與經文上下文較為契合的另一說法是,耶穌所要教導的主要信息:猶太人的聖殿和其中的獻祭活動看起來挺好的,但是仔細地檢視就能發現那只有宗教的儀式而無實質的信仰,充滿了假冒偽善、不結屬靈的果子,審判的時機成熟了。「潔淨聖殿」像三明治一樣地被夾在兩段無花果的故事的中間。這樣的教導和潔淨聖殿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默想:省察耶穌和自己的關係。我的教會和靈修生活是不是提供了與祂相遇的機會,而不是表面的形式,阻礙了我們與祂面對面的實質關係?
文章來源:”受難週靈修默想, 進入耶穌的心靈世界, 作者 / 羅敏珍 <台灣教會公報>第3030期